行业方案
一、零碳机场的核心:不是 “不排”,而是 “算清、减尽、抵消”
零碳机场的核心逻辑是 “全链条碳管理”,涵盖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维护的每个环节:
算清碳足迹:明确机场自身排放(如航站楼用电、地面车辆)、间接排放(如飞机起降、供应链)及其他相关排放(如旅客交通)的总量。
减尽可减排放: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,将能直接削减的碳排放降到最低。
抵消剩余排放:对无法避免的少量碳排放,通过购买碳汇、投资碳减排项目等方式实现中和。
与 “低碳机场” 相比,零碳机场的标准更严苛:低碳机场强调 “减排比例”(如较基准年降 50%),而零碳机场要求 “净零排放”,二者如同 “减重” 与 “体重归零” 的区别。
二、建一座零碳机场,需要突破哪些关键环节?
开学典礼是新学期开始隆重地举行的仪式。为学生搭起展现自我的舞台。
能源转型
1. 全机场覆盖光伏电站(屋顶、停车场、跑道周边)
2. 地源 / 空气源热泵替代传统空调
3. 氢燃料、电动车辆替代燃油地面设备(如行李车、摆渡车)
设施节能
1. 智能照明(传感器控制 + LED)与自然采光设计
2. 航站楼隔热材料升级,降低冷热损耗
3. 雨水回收与中水回用系统,减少能源消耗
运营优化
1. 优化航班调度,减少飞机地面滑行时间(每减少 1 分钟滑行,可减碳约 15kg)
2. 推广无纸化登机,降低纸质消耗
3. 绿色供应链管理(要求供应商减排)。
碳抵消机制
1. 投资林业碳汇、风电项目等自愿碳减排项目
2. 参与国际碳交易市场,购买合规碳信用
三、全球零碳机场案例:从 “试点” 到 “规模化” 的实践
哥本哈根机场(丹麦):欧洲首个提出 2030 年实现零碳的机场。通过 10 万平方米光伏板、电动地面车队、生物燃料飞机试飞等措施,已实现自身运营排放减少 60%,剩余排放通过投资北欧森林碳汇抵消。
深圳宝安国际机场:国内零碳机场标杆,T3 航站楼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(BIPV),年发电量超 1.5 亿度;推广电动摆渡车和充电桩,同时通过购买广东林业碳汇抵消剩余排放,2023 年实现部分区域 “零碳运行”。
迪拜国际机场:依托当地太阳能资源,建设全球最大机场光伏电站(装机容量 1GW),计划 2030 年实现 100% 可再生能源供电,同时要求航空公司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(SAF),减排比例不低于 30%。
四、安科瑞智慧能源管理系统
五、安科瑞能源管理系统能给零碳机场带来哪些好处
能源效率显著提升: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优化(如动态调节空调、照明系统),降低能耗达18%,减少设备空转浪费 。
碳排放精准管控:实时追踪碳排放数据,对比减排目标超标自动预警,辅助制定碳中和路线图并生成ISO合规报告 。
安全风险智能防御:毫秒级隔离电气故障(如电缆过热、漏电流),集成消防监控,消除火灾隐患,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。
可再生能源高效整合:协同管理光伏发电、储能系统,优化清洁能源消纳率,支持充电桩智能调度,推动绿色能源占比提升 。
运营成本大幅降低:结合削峰填谷策略和动态负荷预测,综合电费节省率可达23%,延缓设备扩建投资 。
运维管理全面优化:移动端告警和自动化工单系统,减少人工巡检依赖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。
六、未来:零碳机场将成为 “标配”,而非 “加分项”
随着全球 “双碳” 目标推进,零碳机场已从 “自愿实践” 转向 “政策强制”:欧盟要求 2030 年所有机场碳排放较 2019 年降 50%,2050 年实现净零;中国《“十四五” 民用航空发展规划》明确推动机场绿色低碳转型,鼓励开展零碳试点。
未来的零碳机场,不仅是 “减排先锋”,更将成为 “绿色生活枢纽”—— 旅客可通过 APP 查询自己的碳足迹,选择电动接驳车、低碳餐饮,甚至用里程兑换碳抵消额度,让 “零碳出行” 从机场延伸至整个旅程。
七、总结:零碳机场,不只是机场的 “绿色标签”
零碳机场的意义远超 “实现净零排放”,它是交通领域能源革命的缩影,是城市低碳转型的支点,更是全球碳中和目标落地的关键一环。从技术突破到模式创新,从单点实践到全球协同,零碳机场正在重新定义 “交通枢纽” 的价值 —— 不止于高效转运,更在于与地球共生。